廣西新聞網百色11月19日訊(通訊員 陳詠梅)“現在降雨云團已到那坡團結水廠作業點的射擊范圍,請立即開始增雨作業,發射角度245度,仰角55度,用彈4枚,發射時間窗為3分鐘,作業完畢后請立即向市人影中心報告!”11月17日23時11分,那坡縣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值班員接到了來自百色市人工影響中心發出的作業指令。眼看著可能有一個含水量較大的云團即將到來,沖著這次作業機會,一直在野外等待、忍耐蚊蟲叮咬的近100名追云逐雨“捕手”們迅速行動——天道酬勤,苦等有果。11月17日至18日,全市共有20個作業站成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作業區域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增雨效果明顯,有效緩解了氣象干旱和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
進入7月以來,百色市降水量明顯偏少,氣溫偏高,出現了嚴重氣象干旱,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全市森林面積4143萬畝,林地面積居廣西第一,森林防火工作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如何搶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成了百色氣象人的頭等大事。
“現在我們有了‘神器’助力,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問到人工增雨作業成功的秘訣,百色市人工影響中心副主任韋金海自豪地說道。韋金海所說的“神器”,正是百色市氣象局率先在廣西研發的地市級市—縣—站三級人影作業智能指揮系統,通過系統平臺可以遠程檢查作業準備情況,自動生成作業指令,現場作業調度,極大提高了人影作業指揮的科學性、精準性。
不僅如此,“神器”顯威的背后還有百色氣象局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產品研發團隊的“黑科技”支撐。通過改進雷達外推方法強化短臨預報能力、精密計算全市人工增雨分布和潛力等級,密切監視天氣氣候變化,每6個小時滾動預報人工增雨作業潛勢,精準判斷作業條件,再通過“神器”人影作業智能指揮系統進行市縣聯動協作,實現了人工增雨效果最大化。
為了更加精準指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百色市氣象局今年4月1日制定了全區首個地市級災害性天氣預警發布試行辦法,對于市級層面較大范圍災害性天氣的氣象預警發布工作,有了本地化的標準和規范。面對抗旱救災及森林防滅火的嚴峻形勢,從10月27日起,每日滾動發布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制作發布《干旱監測專題氣象服務》等精細化服務材料;及時發布干旱預警,為政府抗旱防災決策部署提供科學支撐,市政府根據預警組織相關單位深入縣(市、區)、鄉、村開展森林防滅火督查工作。
干旱還在持續,百色氣象部門將時刻以旱情為令,抗旱為責,密切關注后續天氣過程,持續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竭盡全力打好森林防滅火攻堅戰。